大豆
一、精选良种。选择高产、高蛋白、抗性好、适宜机械化收获的大豆品种。
二、抢墒播种。小麦收获后抢墒播种夏大豆,土壤含水量在18%~22%为宜,采用气吸式播种机进行精量匀播,开好“三沟”,以防涝害。
三、合理密植。根据品种特性及生产条件合理密植,一般亩用种5~7公斤,行距25~30厘米,亩苗2~2.3万株。播种时按每6公斤大豆用10克适乐时加15克钼酸铵拌种,预防大豆根腐病,促进大豆根系生长,增强大豆的固氮能力。
四、科学施肥。底肥亩施48%的复合肥25~30公斤,初花期亩追施尿素8公斤、喷施钼酸铵10~15克和磷酸二氢钾75-100克。
五、适时化控。后期对群体密度偏大、生长过旺的田块,在初花期用15%的多效唑40克加水40~50公斤进行喷施,一般喷施两次,时隔一周左右,控制基部节间伸长,防止倒伏。
六、科学防控。播种时进行封闭除草,或在2~3叶期进行苗后除草。重点加强对大豆根腐病、点蜂缘蝽、蛴螬等病虫害动态监测和预报预警,适时开展防控,提倡统防统治。
七、适时机收。大豆进入完熟期后,在天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,等到籽粒含水量达到18%以下时机械抢收。要注意调整拨禾轮转速,减轻对大豆秸秆的击打力度,减少落荚落粒,正确选择和调整脱粒滚筒的转速与间隙,降低大豆籽粒机收破损率。


玉米
一、优选良种。籽粒玉米选用耐高温、抗倒性好、籽粒脱水快的品种;青贮玉米选用生育期适宜、优质专用品种或粮饲通用型品种。
二、合理密植。小麦收获后及时抢墒少免耕播种,6月15日之前完成播种。根据品种特性、生产条件等确定适宜种植密度。籽粒玉米一般亩保苗4500株左右,耐密品种和高产田可适当提高密度。青贮玉米一般亩保苗5000株左右。
三、精准施肥。播种前后可根据天气和土壤墒情,结合天气情况做好施肥。前茬小麦秸秆还田地块以施氮肥为主,配合一定数量的钾肥,补施适量微肥。其中:1/3氮肥和全部钾肥、微肥在播种时进行侧深施,其余2/3氮肥于大喇叭口期前后机械开沟侧深施(深10厘米左右),提高肥效。
四、化学调控。在6-9叶期采用玉米专用调节剂调控。
五、病虫防控。在选用抗病抗虫玉米品种及包衣种子基础上,加强病虫害动态监测和预报预警,提倡采用生物绿色防控技术(利用天敌、杀虫灯等)和专业化统防统治。重点做好地老虎、蚜虫、蝽象、玉米螟、草地贪夜蛾、茎腐病等病虫害防控。
六、适时晚收。对于籽粒玉米,根据籽粒灌浆进程和籽粒乳线情况适期晚收,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。收获时尽量采用籽粒机收,减少劳动力投入。收获后及时晾晒或烘干,以防霉变,保证品质;青贮玉米最适收获期为乳熟末期至蜡熟初期,乳线处于1/2至2/3时收获,收获后及时进行青贮加工。


棉花
一、播前准备。选用生育期短、株型紧凑、适合高密度种植的高产短季棉品种,播前1~2天抢晴晒种,每亩按1.5~2公斤备种。棉田选用地势高亢、肥力中等、排灌方便的砂壤土地块。
二、适时播种。夏直播棉适宜播种期为5月中下旬,最晚不迟于6月10日。采取人工开沟覆土直播或机械抢墒免耕播种,播深2~3cm,每穴播种2~3粒,要求播种行直,落籽均匀。
三、合理密植。无限果枝类型品种种植密度每亩4500株左右,有限果枝类型品种每亩6500株左右,采取76厘米等行或66+10厘米宽窄行种植。
四、配方施肥。中等肥力棉田棉花全生育期每亩施用纯氮12~14公斤、五氧化二磷6~7公斤、氧化钾12~14公斤,出苗至现蕾每亩施用45%三元复合肥40公斤,苗期、蕾期严格控制速效肥施用量,以免棉苗旺长。见花时每亩施尿素和钾肥各15公斤左右。
五、病虫防控。主要防治枯萎病、黄萎病、地老虎、蜗牛、棉蚜、棉叶螨(红蜘蛛)、盲蝽象等病虫害。
六、化学调控。根据棉花长势适时进行化学调控,以轻调为主,苗期、蕾期和花铃期分别对长势旺的棉花每亩施用缩节胺0.5克、1~1.5克、1.5~2.0克进行化控,花铃期化控在见花施肥时进行。
七、打顶催熟。根据棉花长势在8月10~15日进行打顶,无限果枝类型品种果枝层数12~14台,有限果枝类型品种果枝层数14~16台,打顶原则是“枝到不等时、时到不等枝”。10月上中旬,对贪青迟熟棉田每亩用催熟剂(乙烯利)0.15公斤和脱叶剂(噻苯隆50%可湿性粉剂)0.02公斤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,促进脱叶、成熟吐絮。
八、适时采收。根据天气和棉花成熟情况,分期集中采摘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