综合新闻
 
 
 
 
当前位置:首页 - 综合新闻 - 国际信息
印度钾肥大合同落地,对国内钾肥影响几何?
发布时间:2023-04-06 14:16:09 浏览次数:9610

 

 

印度钾肥大合同落地,对国内钾肥影响几何?

 

 

 

  45号,印度同加拿大签订了新的大合同,到岸价格422美元/吨,180天的信用证,供货时间为41日至今年的930日,随后,其它的国际钾肥供应商也相继跟进,按照相同的条款签订了合同。印度大合同对国内钾肥价格有什么影响呢?

印度的大合同签订的供货时间仅为半年,说明印度并不看好钾肥价格的走势,但迫于国内钾肥“保供”的压力,不能再等,这是印度不得不接受高价的原因。

 

  相比于印度,中国的钾肥库存高企,供应渠道也多元化:国产、边贸、中欧班列,还有亚钾国际和东方铁塔的在老挝新增的钾肥产能,因此,中国的钾肥保障能力远强于印度,谈判的筹码远多于印度,印度钾肥大合同的价格对于我国来说是不可接受的,也毫无参考价值。


  印度分阶段招标加上中国并不急于签订大合同,因此,印度大合同的签订挽救不了国际钾肥市场的颓势。

 

  对于国内来说,如何消化前期高价钾肥库存是个大问题:降价销售,产生巨大的亏损;不降价,会造成源源不断的进口冲击,最终还是挺不住。


 有人提出暂停钾肥的进口来保证国内钾肥价格的稳定,从理论上可行,但实际操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


一、如果暂停进口,必然会造成国际价格的深跌,中国有可能成为全球钾肥价格的最高地,这是相关企业无法承担的政治责任;


二、如果暂停进口,可能会产生外交上面的纠纷,这是相关企业必须要正视的现实,估计他们不敢擅自作出决定;


三、限制中国在海外基地的钾肥进口更是违背了保障国内钾肥供应的“三三三”战略(三分之一国内生产,三分之一进口,三分之一在国外建厂),不可能行得通。


 

 

   笔者之前用智猪博弈模型来预测钾肥大企业挺价的结果,事实证明这个模型预测钾肥非常成功:前期国内钾肥价格逆势上涨,造成的是钾肥进口量大增。越是挺价,进口越多,过剩越严重,反而带来的是更深的下跌,国内的钾肥行业受到的伤害越大。

在无法阻止进口的情况下,如何解决当前的困境?笔者认为大企业该做的不是挺价,而是砸价,用砸价来阻断进口的同时,倒逼国际降价,从而为国内大合同谈判赢得更好的价格。


  虽然相关企业可能前期高价库存亏损严重,但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,站在全国利益的高度看,这种付出是值得的,也希望政府能给这些企业适当补偿,以鼓励这种顾全大局的行为。


  客观地说,近三年,国内大企业钾肥的操作实在不敢苟同:2021年大合同迟迟不签,最后被动跟随印度签,笔者当初就建议从量不从价,什么价格都可以签,不要一味追逐价格洼地,因为钾肥价格处于上涨通道中,但很遗憾,后期印度在高价续签,我们没有跟进;2022年后期,钾肥价格大势已去,包括CRU都预测中国钾肥库存历史第二高或第三高,此时理应降价去库存,但实际的操作是涨价,造成钾肥进口高位,现在被迫大幅降价。真地希望相关进口企业提高业务水平,不要逆势而为,毕竟你们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。

 

  综上,印度钾肥大合同对国内没有影响,降价去库存是最合理的选择。 

 

(来源:化肥市场千里眼)

 

版权所有 湖北省农业生产资料协会 鄂ICP备14002251号-1

地址: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江汉北路5号泛悦南国中心二期T2栋 电话:027-85796306 QQ:2787343683 传真:027-85796306 技术支持:捷讯技术

流量统计:

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0232号